尽管画面粗糙,特效原始,但这部影片依然拥有相当强大的道德控诉力量。但是,1990年的人们不会谈论光伏风电的迅猛发展,环保部还要再过18年才会成立,中国煤炭消费量要再过23年才到达高峰,这样一部带有末世意味的老电影已远远不能表达今天中国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在2010年代,对污染的警觉以及对生态文明的向往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从上到下的共识。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2017年11月发布的一份针对约4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8%的受调查者对气候变化表示担忧,89%认为政府应该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但同一份调查也显示出,仅有11%的受调查者对气候变化议题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中国有句老话叫“眼见为实”,也许电影可以让中国人与气候变化来一场有声有色的亲密接触。今天,这样一部电影最理想的效果,也许是把气候变化与中国民众之间的距离再拉近一些,让更多的人不再只是从字面上知道“气候变化”的大概意思,而是对这一个正在发生的威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灾难的迫近程度有所体认,并且对自身的生活方式产生反思。
这样的一部电影,当然可以借由灾难片的宏大场面让观众的肾上腺素飙升,但也完全可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片:其实无论是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还是堆满快递箱的小区垃圾桶,无论是买电动车还是燃油车的犹豫不决,还是一场遭遇了天然气短缺的寒冬,中国人的“日常”,早已经与全人类的“无常”息息相关。至于怎么把这样的现实变成令人欲罢不能的故事,那就要看中国电影人的了。如今,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前途未卜的背景下,普勒姆·尚卡·贾在他的新书——《太阳时代的曙光:全球变暖和恐惧的终结》中传递了强有力的信息。
这本书出自一位曾担任过总理顾问、《印度时报》经济栏目编辑、以及布伦特兰委员会能源组成员,并且深谙印度经济和能源政策的印度著名记者之手,其重要意义不容小觑。印度预计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即将迎来经济大发展。印度政府在规划其发展道路时,将做出一些对地球的未来而言最重要,甚至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我们应该关注印度方面的观点。
本书首先就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发出严正警告。贾先生认为,相比国际官方专家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目前所认识的情况,前景更加不利,需要采取更加紧迫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由于这种紧迫性,我们需要现有的技术应具备必要的规模,并且能够以最低的社会和物理调整成本适应现有的能源基础设施。对于那些将新技术的“颠覆性”作为口号的人来说,这一观点可能会让他们颇感意外。但该论点显然是非常有力的。
在2010年代,对污染的警觉以及对生态文明的向往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从上到下的共识。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2017年11月发布的一份针对约4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8%的受调查者对气候变化表示担忧,89%认为政府应该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但同一份调查也显示出,仅有11%的受调查者对气候变化议题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中国有句老话叫“眼见为实”,也许电影可以让中国人与气候变化来一场有声有色的亲密接触。今天,这样一部电影最理想的效果,也许是把气候变化与中国民众之间的距离再拉近一些,让更多的人不再只是从字面上知道“气候变化”的大概意思,而是对这一个正在发生的威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灾难的迫近程度有所体认,并且对自身的生活方式产生反思。
这样的一部电影,当然可以借由灾难片的宏大场面让观众的肾上腺素飙升,但也完全可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片:其实无论是停在路边的共享单车,还是堆满快递箱的小区垃圾桶,无论是买电动车还是燃油车的犹豫不决,还是一场遭遇了天然气短缺的寒冬,中国人的“日常”,早已经与全人类的“无常”息息相关。至于怎么把这样的现实变成令人欲罢不能的故事,那就要看中国电影人的了。如今,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前途未卜的背景下,普勒姆·尚卡·贾在他的新书——《太阳时代的曙光:全球变暖和恐惧的终结》中传递了强有力的信息。
这本书出自一位曾担任过总理顾问、《印度时报》经济栏目编辑、以及布伦特兰委员会能源组成员,并且深谙印度经济和能源政策的印度著名记者之手,其重要意义不容小觑。印度预计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即将迎来经济大发展。印度政府在规划其发展道路时,将做出一些对地球的未来而言最重要,甚至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我们应该关注印度方面的观点。
本书首先就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发出严正警告。贾先生认为,相比国际官方专家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目前所认识的情况,前景更加不利,需要采取更加紧迫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由于这种紧迫性,我们需要现有的技术应具备必要的规模,并且能够以最低的社会和物理调整成本适应现有的能源基础设施。对于那些将新技术的“颠覆性”作为口号的人来说,这一观点可能会让他们颇感意外。但该论点显然是非常有力的。
Comments
Post a Comment